消费电子企业追寻本土化
SINOCES吸引全球目光
“依托中国稳定的经济环境、利好的产业政策以及庞大的国内需求,电博会规模每年以20%的速度持续增长,得到全球消费电子业界的广泛认可。目前,已成为海 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有效跳板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最佳窗口,也是推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 长姚文萍颇为激动地对记者说。
据她介绍,电博会从2001年的1000余个电子家电展位,200余家参展企业,发展到本届的532家参展企业(境外企业211家,境内企业321 家),1667个展位,展览规模4万平方米;今年,微软、冠捷、浪潮、日本印刷等世界知名企业首次参展;本届展会共有550余款新产品、新技术集中亮相, 贸易成交协议总额达40.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6%,其中,国内贸易协议额19.56亿元,出口意向3.25亿美元,成为自举办以来规模最大、 影响力最广泛的一届盛会。
不仅如此,参展产品和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今年,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再次组团携带27件获得世界最佳创新奖的产品亮相电博会,这是电博会连续 3年吸引全球最具创新奖产品参展,并且是展品最多的一次。松下的一款103英寸的3D等离子电视、微软最新的游戏产品XBOX,以及中科院光电所、浪潮、 海尔、海信等企业均推出了在中国市场的首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海尔、西门子、美的等家电企业在展会上展出了物联网智能家电和家庭成套智能解决方案。
另外,展会汇集了国际VIP采购商、国内大连锁、二三级渠道商、网商等400多家,为展商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式的渠道网络创造了机会,实现了贸易、收集消 费需求和纵深渠道的扩展。美国百思买、英国乐购、泰国易初莲花、欧尚等国际知名采购商到会采购上百种消费电子产品,总采购额超过上亿美元。卓越亚马逊、当 当网、京东商城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采购意愿非常强烈。美国、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韩国、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商、协会等有关机构到会参展采购。 不仅如此,还首次吸引了联合国采购促进中心参会。
为什么一场中国举办的消费电子“秀”竟然引起了如此众多的政府高官、全球产业巨头和跨国采购商们的浓厚兴趣?AMD前任CEO鲁智毅的一番见解或许能给我 们找到答案,他认为,以中国、印度为核心的亚洲市场将成为全球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地带。为此鲁智毅提出了“AMD要想在全球取得成功,就必须在中国取得成 功”的独特中国战略。麦肯锡咨询也曾断言:中国可以大大改变一个行业的全球竞争态势。尽管AMD、戴尔们的变革只是众多跨国公司的一个缩影,但这背后传达 的信息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效应”在继续发酵并逐步放大。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电子制造基地和第二大消费国,是世界消费电子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亚洲最大的专业消费电子展和该地区最大的技术应用扩 散平台,日前在青岛举行的2011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SINOCES,以下简称电博会)以全新的视角展示了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在云计算时代的发展新路 径,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消费电子企业本土化崛起的力量。
中国产业需要自己的舞台
“从2001年加入WTO至2010年,中国消费电子产品进出口总额增长了6倍多。仅2010年,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销售收入7.8万亿元,同比增长 29.5%,消费电子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935亿美元,占到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1/5。45种中国的消费电子产品在全球的销量稳居首位。”
姚文萍认为,起步于制造业的中国消费电子产业,近年来在市场竞争的生命力、创新力、核心竞争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当前,凭借规模化制造优势在竞争白热化的全球市场强势崛起的中国消费电子企业,正在谋求背靠本土化优势,借助社会、政策等诸多红利支撑,对全球市场展开新一轮的反攻。
短短20年,中国市场上涌现出了以海尔、美的、海信、联想、华为、长虹为代表的一批全球性的消费电子制造巨头,并迅速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制造中心,在全球市场上建立了“中国制造”的品牌效应。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惠对记者表示:“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青岛的第一支柱产业,还涌现出海尔、海信、澳柯玛为代表的一批大企业。”同样,精耕中国市场的 电博会也令远在美国的美国消费电子协会主席盖瑞?夏培罗颇为激动。2011年,在结束了与电博会第一个5年的合作后,盖瑞决定继续与电博会进行战略合作, 成为其在海外市场的战略伙伴。
盖瑞反复强调:“中国的消费电子企业做得很好,但可以更好,必须要加强创新。10年前,谷歌、FACEBOOK、Twitter都是无人知晓的企业,创新让这些企业成为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新霸主。”
业内人士指出,当习惯于规模化制造的中国企业,开始谋求对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未来发展的话语权时,及时把握和跟踪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建立中国企业对于全球市场走势的定义,已是至关重要。
2011年电博会确立了“联动世界、‘云’筹未来”的产业主题,正是得益于海尔等产业巨头对于“用云工作和生活”已成为未来消费电子发展潮流的准确判断和 把握,通过展示云计算、网络融合、绿色低碳、移动互联、多屏互动等新技术产品,展示积极谋求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实力。
正如一位行业观察人士所说的,“虽然中国企业在CES、CeBit、IFA等世界一流消费电子展会上出现的频率和身影越来越多,但是受到各种各样原因的限制,中国企业却难以真正成为上述海外展会的主角。中国需要电博会这样一个让全球市场了解中国企业的平台。”
业内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迅速从全球家电制造大国迈向强国,今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消费大国。这意味着,立足本土化崛起的企业们可以依托国内市场实现新一轮的扩张。
“中国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业大国却仅占联合国跨国采购全球份额的1%,说明中国电子企业在提升实力的同时该补‘跨国采购’的课了。”联合国采购专家、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官员朱毅在此间举办的联合国跨国采购说明会上做如上表示。
朱毅介绍说,由于联合国对中国企业不熟悉、中国企业不了解联合国采购规则、信息沟通不畅等原因,2010年联合国在中国的采购额约为1.4亿美元,这个数 字仅为全球份额的1%,这与中国作为拥有联想、海尔等众多国际知名电子品牌的制造业大国极不相符。在中国举办联合国跨国采购说明会,可以向参会企业介绍联 合国采购的规则、程序、主要采购的产品及服务种类,以及与联合国进行商贸活动的经验技巧,帮助企业了解联合国采购规则和程序,从而使中国企业与联合国各机 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朱毅表示,计算机硬、软件,通信设备,影印设备,办公设备,冷藏设备等是联合国采购的重要类别,而中国的电子企业在这些领域均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
行业最大挑战是新技术研发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姚文萍反复强调,中国消费电子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不断更新技术,制造出新产品。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在不断发展,也在不断改造企业。但在改造过程中,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一些企业也在进步,也在发展,产品也在不断更新。所以说高端产 品,其他一些国家比我们发展的步伐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在中端以下的产品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有很大的机遇,就是拓展空间,不断创新。”姚文萍说。
“当前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制造出新产品。比如像电视,松下展出的是103英寸的3D电视。3D电视国内也有很多厂家在做,但是从技术的尖端性、从产品的创新角度来讲,我们还是有一些差距,这是我们的挑战。”姚文萍强调。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表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并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增强技术突破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将大力发展新一代的移动通信、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 技术产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