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增长 电子元器件受益
智能移动终端是电子行业中
据理财一周报报道,市场情况显示,移动终端高增长的趋势已经确立。从今年1-4 月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数据看,手机出口175 亿美元,同比增长42.4%,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22.8 个百分点,主要增长动力来自智能手机,如中兴通讯推出3 款智能手机,华为也提出全年6000万部的出货目标,其中30%是智能手机。
成长性最确定的领域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发明计算机技术以来,技术进步是以十年为周期前进的,先后经历了大型机时代、小型机时代、个人电脑时代和桌面互联网时代,目前正在进入第五个发展周期——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每个发展周期内计算终端产品的数量都会出现十倍以上的增长,如小型机时代的计算终端数量为1000万台,进入个人电脑时代,PC大大普及,数量超过1亿台;而到了桌面互联网时代,联网终端的数量已经超过10亿台;按照这一趋势,预计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家电、汽车电子在内的移动终端的数量将超过100亿台。
长期来看,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互联网的替代决定了智能移动终端的广阔前景。短期来看,3G的快速发展和移动应用的不断丰富将推动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而成本的下降(低端智能手机的物料成本已经降至500元以下)更将加快智能移动终端渗透率的提升。预计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4.72亿部,较 2010 年的3.05亿部增长55%,到2015年则会翻番至9.82亿部。从消费电子各细分领域增长情况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整个消费电子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两大领域。
电子元器件是移动终端产业链中
最先受益且受益最大的环节
我们可以将移动终端产业链分为三个层级,依次为上游的电子元器件层、中游的终端设备层、下游的应用层。电子元器件层主要包括触摸面板、液晶面板、功能芯片、CPU、DRAM、PCB、结构件及连接器、天线等。
平板电脑方面,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 预估,包括苹果(Apple)iPad在内的平板电脑,2011年销售量预测可增长190%,达到4900万台,到2015年平板电脑在PC市场中的占比将达到24%。
另一研究机构Prismark则预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2010-2015年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7%和53%,是整个消费电子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两大领域。
中国成为移动终端爆发的
主要受益者
中国电子产业正在进行转型,从一个低附加值的制造加工中心转向拥有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全球电子技术研发、生产与服务中心。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实现:一是国际一线品牌在中国设立终端生产工厂,出于成本和响应速度的需要,选取本地供应商,从而带动国内产业链中上游元器件供应商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国外元器件供应商中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在这轮产业转移浪潮中,一些本土品牌终端厂商如华为、中兴通讯(000063)、联想等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带动了国内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以中兴通讯、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移动终端品牌销售公司在高速成长。2011年第一季度中兴通讯的手机销售980万部,同比增长61%;华为的手机 700万部,同比增长34%。中国移动终端品牌销售公司的成长对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比如中兴通讯的手机大多找国内供应商生产,除部分芯片等零部件外,采购的元器件大多都是国产的,因此终端品牌公司的茁壮成长也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智能移动终端要求元器件向高性能、小体积、低功耗方向发展,我们认为上游细分子行业中,芯片行业要求开发出高性能、低功耗的专用处理器;PCB 行业对于HDI 板和软硬板的需求提升;触摸屏行业向着功耗更低的OLED 领域发展;结构件、连接器和天线行业都向着加工精度更高、体积更小的方向发展;同时移动终端智能化的趋势导致对元器件的需求量更大,普通手机对芯片、天线、屏幕和电池等组件需要量只有一个,而一部智能手机一般需要2-3枚芯片,3-5根天线,1-2块屏幕和触摸屏,以及15-25个连接器,因此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将带动上游元器件需求量的成倍增长。
另一方面,从产业规模来看,元器件产业的规模在移动终端硬件中所占的规模最大。代工企业的成本结构基本上代表了硬件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产业规模比重,可以看出元器件在其中的占比高达67%。同时,零部件产业处于微笑曲线的嘴角位置,毛利率相对较高,尤其是芯片、结构件及连接器和触摸屏等器件的毛利率都远超终端产品。移动终端的发展使硬件产业的利润中元器件厂商将获得绝大部分。(Apple 产品硬件的超高利润实际上是由其软硬件一体的生态模式带来的)。因此综合来看,电子元器件作为移动终端产业金字塔的塔座,将是整个移动终端产业链中最先受益且受益最大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