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政务部开始注重电子政务的发展
国土交通省:通过在直辖国道建立信息化设施等措施,使全国交通实现网络化,开放道路、河流、港口等公共设施用光纤线路管理,使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的主干光纤线路流畅;在推进公寓式住宅IT化的同时,制订住宅IT化标准,使小区住宅能够顺利接入高速因特网,实现住宅IT化。
总务省、公正交易委员会:由专门机构促进公平竞争,对IT领域内出现的违反“禁止垄断法”的事件做出快速、恰当的处理,以促进民间机构为主体构建网络,强化公正交易委员会的体制。
总务省:进一步加强具有因特网中枢功能的技术,解决随着高速、超高速因特网的普及,势必爆发网络拥挤的问题。
本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面积37.78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的1/26,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近),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同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临太平洋。全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约3,900多个小岛组成,海岸线长达3万多平方千米,多海湾和良港。
二、e-Japan2002计划
为了促进全国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日本政府IT战略总部于2001年5月31日首次召开会议,出台了有关2002年IT重点施政方针的“e-Japan2002”计划,为了支持这一方案的实施,日本政府在2002年财政预算中专门拨出2兆日元(相当于155亿美元)来实施该计划。该方案确立了日本IT实施计划的重点,确定了各项目标的实施单位与机构,同时对建设“e-Japan(电子化日本)”做出了全面、科学和合理的部署。“e-Japan2002”计划的主要任务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国际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
建设国际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是日本政府努力奋斗的目标,在“e-Japan2002”计划中,日本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通过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来组织实施。
⒈推进高速及超高速因特网的普及
这一措施由以下相关政府部门来承担相应的职责:总务省与农林水产省:在支援民间企业建设网络的同时,为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建立高速因特网网络,通过地方公共团体构建并充实广域公共网络,推进高速及超高速因特网的普及。
全国共有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个县。其办事机构称为“厅”,即“都厅”、“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长官称为“知事”。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个市、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其办事机构称“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长官称为“市长”、“町长”、“村长”。日本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千疮百孔、积重难返,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凭借朝鲜战争之机遇,日本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恢复到了二战前的水平。此后便进入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期,不但成为东亚经济起飞的“领头雁”,而且成了实力强盛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电子政务发展方面,日本凭借其世界一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广泛深入的应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为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规划背景
日本电子政务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规划先行”的重要性。日本政府于2000年3月开始正式启动“电子政务工程”计划,目标是要求政府3000多项业务在2003年之前均可通过网络实现。按照该项工程的计划,日本政府要求在2005年以前让政府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全部通过互联网进行,以全面进入办公电子化、无纸化时代。在“电子政务工程”计划实施期间,政府还提出了“e-Japan2002”计划,制定了详细的战略和措施推进电子政务工程。最近几年,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把加快电子政务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的举措予以推行,希望电子政务能成为振兴经济、推进改革的强心剂,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