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解析家纺行业的“三不要三要”
解析家纺行业的“三不要三要” 贾京生在介绍此次大赛作品的评审过程及结果时还强调说:“‘演绎流行’并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给所有的参赛者一个宽广的、可以发散思维的创造空间与想象天地。目前,从整个社会来看,流行的大趋势包含了低碳生活、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等,这些都是流行与时尚的主题。强调民族文化的现代应用,强调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及强调中国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这些内涵与主题在大赛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体现与演绎,这充分说明了参赛者在对大赛主题的理解、把握与表现上下了很大功夫。尤其在获奖作品中,突出体现了设计师用中国风格来‘演绎流行’的创造力,并且把‘演绎流行’的理念、设计思想、视觉艺术效果以及生活的适用性都完整地表达出来。”
在本届家纺创意设计大赛中,有些参赛者对“演绎流行”的理解比较肤浅,认为“演绎流行”就是表现出市场现有的流行趋势,其参赛作品过于接近市场或紧跟市场,而没有体现出创造性。 贾京生认为,没有距离地紧跟市场流行,是地地道道的模仿流行,既是盲目的“追潮”,也是丧失自我创造力的“跟风”。“我们所说的‘演绎流行’就是要‘创潮’,即流行创造力的体现。目的是让设计师在新的流行趋势没有出现之前,能够预测到将要流行什么,或者通过设计创造来表达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与趋势是什么。从这个角度来‘演绎流行’,既是本次大赛举办的目的,也是检验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关键。有些参赛者的作品之所以比较接近市场流行,或与市场产品雷同,是因为受企业实际应用设计的影响,其作品中‘被’的因素太多——‘被’设计、‘被’市场、‘被’艺术等非创造性的东西比较多。所谓‘被’设计,就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被企业的发展制约,被自己的生活影响,而没有真正从社会、人类生存的行为方式与审美需求等方面思考,这是本届大赛中一些参赛作品存在不足之处的原因之一。” 要“化”传统为己不要只见传统
“有些参赛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提炼、表现并不深入,更多的作品只见‘传统’元素而不见设计者‘自己’——设计师的创造性。也就是说,参赛者中能够把传统文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的并不多。其实,很多设计师都有吸收、借鉴传统文化及元素的愿望与热情,但是缺乏把传统文化及元素‘化’为己有的创造能力以及‘化’为现代产品与现代时尚的能力,这方面的欠缺,还有待在以后的设计中不断提高与修炼。”在评价此次大赛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时,贾京生如是说道。 通过对贾京生的采访,记者对中国家纺创意设计大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次赛事展现出了一个国际赛事应有的风貌,发挥出了一个国际赛事应有的作用——在为家纺企业及设计师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时,也为中国家纺设计走向世界舞台发挥了导向作用。 因为,大赛的目的是力求使中国风格的原创家纺设计提高档次,使中国这个家纺生产、家纺设计大国走向世界,让全世界都知道:处于世界东方的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经济大国、文化大国、市场大国,还是家纺设计大国、家纺时尚强国。
“有些作品比较粗糙,既不够精致,也不够经典。所谓精致,是指不论是家纺设计中平面的纹样、色彩、构图,还是立体的陈列效果、配套措施,以及家纺的款式、工艺、材料等都需要精心推敲和反复强调。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家纺创意设计大赛的参赛作品中,同时也存在于整个家纺设计行业。综观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家纺品牌,不难看出,其产品在元素的提炼、色彩的运用、风格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上,都做得很到位,而且几乎都在追求‘推敲’的极致。相形之下,我们的家纺创意设计大赛中有些作品在这方面做得显然是急功近利、肤浅粗糙。”贾京生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