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饭盒高温加热毒性加深废塑料旧光盘制成黑餐盒,让你吃进铅吃进镉吃进荧光剂 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餐盒150亿个,合格率还不到一半 如今,想要避开这样的黑心餐盒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市面上的一次性餐盒合格率还不到一半。对于这一比例的计算过程,
一次性饭盒高温加热毒性加深废塑料旧光盘制成“黑餐盒”,让你吃进铅吃进镉吃进荧光剂
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餐盒150亿个,“合格率还不到一半”
如今,想要避开这样的“黑心餐盒”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市面上的一次性餐盒“合格率还不到一半”。对于这一比例的计算过程,全国生产餐盒的厂家,获得工商和卫生许可证的只有一半左右。而在平日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在获得许可证后,还会重新开始违规生产不合格产品。更重要的,是在实际销售中,不合格产品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样的市场现状又再一次影响了合格率的数据。
“利润是唯一的问题。”,如果生产优质餐盒,使用食品级的聚丙烯树脂原料,每吨原料的价格就要11000元。而工业废塑料的价格是一吨5000元,劣质的工业碳酸钙填充料更便宜,一吨只要2000元,折算下来,黑心饭盒的成本能够节约一半,也有了更大的盈利空间。
虽然从质量上来看,优质餐盒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为聚丙烯的纯度高,这样的餐盒结实、不渗漏、对健康的危害低。董金狮甚至还编过顺口溜,讲解如何分辨劣质餐盒:“手摸软绵绵,轻撕就破裂,一闻刺鼻又呛眼,遇热变形还渗漏,剪碎了水里会下沉,一折会出白印……”但对于那些购买餐盒的消费者——各个饭店而言,相比于质量和安全,价格往往是他们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于是,低价的劣质黑心餐盒就这样一次次地占了上风,挤占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董金狮甚至忍不住抱怨,北京的市场“简直就要被烂餐盒垄断了”。
在很多城市看过“黑心餐盒”的生产过程,在北京市通州区,一个烟雾腾腾的小厂房里,环境脏乱不堪,空气里充斥着刺鼻的怪味。“一个连许可证都没有拿到的企业,当然不会注意卫生条件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耗的一次性餐盒有150亿个。如果要估算合格率,这意味着每年消耗的“黑心餐盒”超过75亿个“黑餐盒”调查
一天中午,黄埔区南安附近的小餐馆和往常一样,坐满了等着吃盒饭的工人,一个个一次性塑料餐具里瞬间装满饭菜,工人拎起餐盒就走……从来没有人想过看看餐盒底部的编码:SA-08、GF-08……这些编码就是生产厂家的标识。不同代码代表不同企业,而这些企业生产用的塑料,则大有玄机。
在东莞、惠州等地调查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产业链”,发现使用废塑料生产餐盒的举报属实,有些企业还涉嫌在生产餐盒过程中使用荧光增白剂。这些“黑餐盒”每天经过大卡车不停运往珠三角各地,其中东莞一家企业的产品流入到黄埔等地工业区附近的餐馆。
一次性塑料餐具,多数含有废塑料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告诉记者,我国年约消费150亿只一次性塑料餐具,其中广东能叫得出名字的企业有约40家,约生产70~80亿只。其中仅3成全部用新料生产,市面上相当一部分一次性塑料餐具含有废塑料。
东莞
原料中废塑料占九成有市民提供了大量视频和图片,称广东依然存在着几十家一次性发泡餐盒厂家,其中6家厂家性质恶劣,用废塑料生产发泡餐盒,有的甚至用荧光增白剂。记者对这些厂家进行了暗访。位于东莞万江黄粘洲社区工业区内的万盛塑料制品厂,只见厂门大开,正对大门的仓库内,停着辆大卡车,一袋袋蓝色塑料袋装好的一次性塑料餐具正在装车。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气味,记者趁机走进厂房内。仓库中一次性塑料餐具堆成8米长、5米宽、5米高的一座“小山”。生产车间内,两条生产线正在开工,记者看见,每条生产线由两台主要的机器组成。一台机器是将搅拌后的原料压成型,一台机器则将半成品切割成饭盒。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让人作呕。记者靠近搅拌机,里面的原料已经搅拌完毕,都是些直径约2~3毫米的塑料颗粒,小部分是半透明的白色塑料颗粒,大部分是黑色或者灰色的塑料颗粒。搅拌机旁的地上,摆放着20多袋说不出成分的废旧塑料,大部分都是黑灰颜色,上面还附着很多尘埃。
用废料每吨可省5000元
知情人说,“半透明的白色塑料颗粒应该是第一次使用的聚苯乙烯,比例约10%;黑、灰色的塑料颗粒是重复使用的废聚苯乙烯颗粒,比例约90%。”仓库旁还有一个原料间,记者在里面找到了大批原料,用钥匙将其中一包撕开,里面流出乳白色塑料颗粒,“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聚苯乙烯,行内人称新料,”报料人说,“聚苯乙烯难以降解,会污染环境,因此一次性塑料餐具早已经被国家明令禁止,但是用它生产的饭盒,至少不会对人体有害。而那些废塑料就不同了,来源不清,里面的杂质可能什么都有。废料市价6000~7000元/吨,新料是11000元/吨。”
日产75万只饭盒,经过机器搅拌原料、压模和切割,在包装车间,新旧混合的塑料颗粒就成为白色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工人将成品装进蓝色、白色、红色的塑料袋里,塑料袋表面标有“万盛SA-8”、“万盛保温饭盒S-A3” 、“500个”等字样。“两条生产线,如果24小时开工的话,每天可以生产75万个废旧塑料生产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荧光粉增白
除了东莞,中山也是生产一次性塑料餐具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记者探访的是小榄镇西区工业园德祥路标强塑料厂旁边的中山新力塑料制品厂。记者到达时发现“铁将军把门”,里面传出机器的轰鸣声。露天的仓库中,堆积了一卷卷压好的半成品,数量难以计算。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早在11年前就被国家列为淘汰的产业之列。在最新发布的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依然属于淘汰类的落后产品。
“本来就不应该生产,一些厂家还使用废塑料、荧光增白剂生产餐盒,这就是罪加一等。”董金狮说,这些废塑料可能源自包装盒、光盘等,甚至是工业废塑料,容易含有铅、镉等重金属。一些废塑料并非食品级,苯乙烯单体、苯乙烯二聚体等低分子物质比较多,也很容易释出,造成中毒。
高温加热易致人中毒
董金狮指出,国家严禁在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加工中使用荧光增白剂,因为荧光增白剂一旦被吸收到人体,可以破坏细胞蛋白质,是潜在致癌因素之一。同时,荧光增白剂含有的苯环类有机物,会削弱伤口的愈合能力。
即使是新料生产的一次性塑料餐具也存在安全隐患,董金狮说,超过100摄氏度,一次性发泡餐盒会变形,尤其是盛装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未聚合的苯乙烯单体就会进入人体,导致中毒。不光如此,塑料本身也会被熔化吃进人体,无法分解,累积下去就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