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渠道高成本重压下,越来越多的家居企业纷纷整合资源自建渠道,推进传统渠道变革。尽管这一变革是否能够解决企业渠道高成本难题不得而知,但厂家仍然在大卖场的渠道强势压迫下探索着新的渠道模式。 现在,家居企业纷纷在互联网这个没有地域限制、时间限制的
在渠道高成本重压下,越来越多的家居企业纷纷整合资源“自建渠道”,推进传统渠道变革。尽管这一变革是否能够解决企业渠道高成本难题不得而知,但厂家仍然在大卖场的渠道强势压迫下探索着新的渠道模式。
现在,家居企业纷纷在互联网这个没有地域限制、时间限制的空间里大展拳脚。据统计,曲美、百强、TATA木门、绿之岛、全友家私、圣象、酷漫居等知名品牌已开始试水电子商务,如TATA木门、绿之岛等企业甚至把其提到企业发展战略上来,足以见得企业对于这种新型模式的认可。
尽管大部分企业选择了B2C电子商务模式,但仍有某分企业另辟蹊径转选择另外一种电商模式——M2C。据调查显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网购成为他们购物的另外一种方式。对于消费者而言,网购意味着便捷、低价、省时等特点;对于企业而言,电子商务则意味着省库存、省场地,不再受其时间、地域等问题的限制。某种程度上而言,家居业涉水电子商务 “十分有戏”。
品牌“自立门户”开出独立店
在大多数家居企业紧随大卖场进行扩张的同时,也有不少品牌企业开始逐渐摆脱过度依赖卖场的局面,打造独立的渠道体系。有曲美、美克美家从最开始之初便坚持走 “独立店”的品牌,也有标致、百强、TOTO、科勒、东鹏、强力、北欧风情、欧派等品牌在建立“店中店”的同时,也开出了品牌“独立店”。
独立店的盛行与卖场的快速扩张速度有着一定的关联,销售额的下降“迫使”部分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品牌走上“独立门户”的道路。一方面,企业开设独立店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设定门店位置和形象,体现品牌的“专卖”的档次;另一方面也可增加话语权焦点房地产网,增加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
此外,对于这种“独立门户”的行为,很多企业决策人仍然十分谨慎,在他们看来品牌忠诚度、产品线丰富度、人力资金等问题成为企业开大店所面临的几座大山。拥有多年开设独立店经验的强力家具董事长张福才坦言,“独立店若想开成功,品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之外,还必须拥有绝对的黄金地理位置。”
家居企业“收回代理权”转直营发展战略
随着家居行业的快速发展,家居品牌分销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一些诸如一统家具、美克美家等品牌脱离、绕开目前业内盛行的经销代理制,采取厂家直营的销售模式在全国迅速扩张起来。同时,部分原本采取经销代理分销模式的品牌,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采取“收回代理权”将其转变为直营的发展战略。
据悉,顾家家居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杭州等A类城市采取直营模式焦点房地产网,而在其他二、三线城市则采取经销代理模式。此外,诺贝尔瓷砖多年来也采取直营销售,但它的策略与顾家家居有多不同,它们更多是采取工程直营的方式进行销售。在大城市设立分公司采取直营和分销结合的方式,而小市场则是代理制并存的模式。
与顾家家居、诺贝尔瓷砖分销模式不同的是,部分品牌经销商因市场运转情况不佳,转而由厂家“接手”专卖店,代理变直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新中源陶瓷。最初,新中源陶瓷在国内一直实施代理制,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9月首次以直营的方式登陆北京市场,较之以前的经销代理制,在营业额上实现了很大提升。同时,记者获悉部分厂家已有类似打算,如木缘尚品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在北京成立分公司,把北京作为直营市场。
据业内人士分析,直营模式不失为渠道高成本时代下企业的一条发展之路。目前行业处于调整期和过渡期,租金上涨船高外加新店运营成本的增加鹿鼎记,经销商利益受损。经销商讲究短期图例=利,并不想做品牌,这与厂家的宗旨相违背。在此情况下,企业做直营,跳过中间环节,能够更好的把控渠道,不失为良策。这位业内人士甚至断言,直营模式或将成家居卖场发展的快车道。
家装独立店走上“自建渠道”的发展之路
相对于家具、陶瓷卫浴、地板等行业,家装行业有其自己的“特色“,它们一般总是处于卖场的“边缘”地带,主流位置大多是提供给了家具、建材商。在租金水涨船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装公司由以前主要依靠家居卖场这一渠道,走上“自建渠道”的发展之路,某种程度上为家装公司提供了“摆脱卖场依附”的能力。
团购 家居行业“也疯狂”
如今,总能看见“工厂团购”、“万人集采”大“惠”战等字眼充斥着消费者的眼球。互联网、书刊等、宣传彩页上总能看到这种各样团购信息,无形中,这已成为部分品牌商应对渠道高成本时期的一种策略,尽管这些尚未形成非常明显的逆流模式,但着实成为刺激企业销售额增长、掘金淡季家居市场的一种有效方式。
多元化成为大企业必然选择
关于企业多元化和专业化的争论,近年来在多个家居产业论坛交流非常热烈。大部分企业负责人认为,多元化战略并不适合于所有的企业。在建材家居多元化进程中,欧派案例值得借鉴。欧派集团董事长姚良松2010年在长沙举行的橱柜年会上对于欧派的解释是“谨慎而具有相对优势的多元化战略”。在欧派的网站记者看到,欧派产业已经涵盖整体橱柜、整体衣柜、整体卫浴、厨房电器、装饰工程、酒店厨具、实体面材,甚至包括医疗器械!记者在多个媒体上看到欧派的“千店”、“百人”加盟和人才招募计划,表明了欧派在多元化战略上可能是“谨慎”的,但绝对是冲劲十足、干劲干足!而且应该尝到了多元化所带来的“甜头”。业内人士表示,多元化战略对于有深厚基础的企业有较大优势,并且会呈现业绩规模增长的正面反馈,但需要企业除有基础外,还要有很好地人才、技术和渠道等多个方面的有力支撑。
除欧派外,我们也看到了非常多企业多元化案例,以卫浴行业为例,有乐华集团三大品牌从卫浴走上瓷砖,而且目前相对成功和成熟;从瓷砖走向卫浴的,如新中源、华盛陶瓷等。从这些案例看,瓷砖和卫浴似乎整合已成必然,同时,也有更多的厨电和管类企业进军了卫浴,如苏泊尔进军卫浴市场,还有传言说美的集团更是重金投入打造卫浴产业,更有菲时特和日丰两大传统管业企业进军卫浴市场。福建南安的五大家族(九牧、辉煌、申鹭达、中宇和华盛),几乎步调一致地考虑橱柜的生产.....。。多元化的例子数不胜数,也有企业家坚持专业化发展,比如高仪专注于水龙头,在国外的产值就非常惊人。但和高仪一样表现突出的企业,比如摩恩,也是传统的水龙头生产厂商,今年就在国内推出了自己的浴室柜产品。笔者认为,水龙头和浴室柜产品应该进行有机结合,上次出差中国陶瓷城看到高仪的展厅时,只是单调的龙头展示,很难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其实龙头产品应该和浴室柜或面盆进行风格或功能上的搭配,才能更好地引导消费,这也说明,产品多元化多元化策略,应该具有消费相关性。
浙江台州的下水器生产企业埃飞灵,在下水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应该说是一个在专业产品领域非常优秀的案例,但这家企业却在今年推出了自己整体卫浴的专卖店。从下水器到整体卫浴,相信这种多元化进程跨越的不是一个层次,从营销到品牌到产品整合,都是一个全新的突破。从这些企业多元化的战略当中,另外一个角度也反映了仍然强劲的内需市场,同时也代表着企业在寻找更大突破时需要的多元整合。但同时也有行业人士指出,未来的市场格局,必然会出现马太效应,进行市场细化,有做整体家居的,也有做单一产品生产的,形成配套+整体的市场格局。而且就目前出现的这些多元战略,也有市场人士分析是因为国内还没有真正垄断性的企业占据市场份额,对于企业进入多元化市场仍然还有机会。
建材家居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似乎也是被市场“逼”出来的。成套消费、一站式购买和服务等整体概念,已逐渐被消费者所接纳,消费者成套购买的愿望明显强于以往任何时期。记者认为,市场需求导致的多元化战略,这非常可取,但只单纯去追求品类多、品牌多,当系统做大之后,会出现许多执行问题,如人才、生产技术、售后服务、推广等等,一但企业没有这个管控能力,将得不偿失。
招商渠道下沉开拓三线市场
近年来,不少建材家居企业管理者在对区域经理开会的时候,谈的最多的就是“挺进三线”、“渠道下沉”。笔者在老家江西某县看到,目前在一个小乡镇上已经有瓷砖和卫浴的专卖店,这在两三年是完全没有的。而以前只能在一二线城市见到的某家私品牌,也在县城有了规模不小的专营店。如今确实有不少的建材家居企业借着家电下乡、建材下乡的势头,冲到了二三线城市甚至发达的乡镇市场去。而且,企业以及经销商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市场饱和的难处,所以,挺进三线特别是对传统企业渠道来说成为必然的选择。从传统渠道来说,这有点“救命稻草”的感觉,但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未必不是一个新的途径。
渠道下沉会碰到不少问题,包括产品层次划分、品牌和代理商管理等问题,企业需要对二三线市场特别是县级城市进行充分市场调查,选择合适定位(包括价格等因素)的产品进入市场,并在原来的代理商管理体系中,强化对代理商和分销商的管理,实现“渠道下沉”,服务质量不降低,这方面尤其是对已经有较大品牌的企业非常重要。九牧集团原营销副总裁王永奇曾提出,九牧的营销策略是“大城开小店,小城开大店”,小城在中国主要指县市级城市。九牧营销的整体规划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因此也可以看出,在二三线市场,品牌美誉度同样值得关注。
针对今年一二线城市终端零售的遇冷以及房地主调控带来的影响,市场行业人士分析:“要打破现在建材家居市场的营销僵局,二、三、四级市场是个很好的突破口。”据了解,二、三级以下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少,市场发展相对稳定,因此健康的房地产业将促进建材家居产业的发展。因此,种种因素导致了建材家居企业必然走向二三线市场。
受房产市场影响进行大洗牌
福建某地建材市场经营店铺的张总做了个比喻,以前消费者装修房子要自己采购产品,从油漆涂料到沙发床垫,很大部分是在当地城市的建材市场或家居卖场完成采购。购房者装修的庞大需求和建材行业可观的利润空间,让建材市场和建材经销商都红火了多年。但现在这种形势可能要改变了,为什么?精装修!国家在近年陆续出台了精装修政策,要求房产必须一次性装修到位,也就是所谓的“精装修”,和现在的毛坯房相对应。各地也出台了关于精装修的实则细则,如福建厦门,自2010年4月8日起,土地出让时,岛内(厦门市区)商品住宅项目将要求精装修,以推动新建住宅一次性装修,促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
“房产商都装好房子了,连马桶也装好了,我们这些经销商的店铺哪里会有顾客?”张老板的担忧代表了不少主要依靠店铺经营老板的心,虽然目前精装修的普及率还不是特别高,市场没有受到直接的影响,但未来受到影响是必然的。其实不仅是对于经销商,精装修政策,对于经销商的上游企业、卖场、装修公司,以及所有依托原有模式经营的相关行业,都将受到影响。“大洗牌是肯定的!”一位熟悉房地产市场和装修市场的专业人士分析“精装修是一次大考,房产商不可能让没有一定资质的装饰公司或材料企业进入,而就材料企业来说,没有一定实力,包括专业的人员和产品体系,也没有办法完成与大型房产公司进行对接。”
目前精装修主要是在一二线重点城市开展,二三线城市特别县级城市受到这块影响较少,但未来肯定亦是一种方向,就笔者所在厦门,目前是岛内要求精装修,但未来对岛外肯定也必然会有要求,未来精装修的范围和使用会越来越大。所以,作为建材家居部品企业来说,对于精装修,已经不是考虑和不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去规划和实施的问题。
软装成为家装市场品牌主流
“软装将成为趋势”,“看好软装!”近期笔者听到越来越多关于软装的声音。软装,也叫家居装饰,同样属于家装的一个种类,因为精装修的到来,包括消费者轻装修重装饰的家居理念渐渐深入人心,传统家装份额预计将缩减,可以随意移动的装饰品,包括布艺、家纺、挂画、植栽、艺术品等软装饰品发展很快。
一位建筑装饰行业的专家表示,未来中国家居软装饰的消费与家具消费的比例将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达到1:1水平,即一个新家如果购买1万元的家具,那么家居饰品的消费也会达到1万元。软装,也是一种有了经济基础后的精神追求,所以会在主收入人群中首先得到推广。“就像以前,家里最值得自豪的可能一台进口电视机,但如今谁还去看这个?进入到一个家,首先是家的装饰和氛围,体现出主人的品味和格调,这大部分是软装所起到的使用。”一位消费者如是说。
软装成为高收入群中的新趋势的另外一个原因,也同样和精装修相关,试想下,房地产商按照统一规格和模式装修的房子,即使有一定的个性化考虑,但毕竟不能和每个消费者的品味相关。而在这个基础上,消费者可以自主考虑的软装,用软装来填补原来精装修风格的个性不足,将成为多数消费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