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的不断提高不只是质量

http://www.0755hz.cn/ 小丽 2011-08-01 17:17 (578)

提及涨价原因,粮油经销商不约而同地归结于南方灾情。今年南方旱涝灾情比较严重,加上运费上涨等原因,导致大米价格持续走高。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大米价格上涨有多种因素,除生产成本,还与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运费增加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也与国内市场

       提及涨价原因,粮油经销商不约而同地归结于南方灾情。“今年南方旱涝灾情比较严重,加上运费上涨等原因,导致大米价格持续走高。”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大米价格上涨有多种因素,除生产成本,还与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运费增加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也与国内市场需求有关。

  采访中,几位粮油经销商还透露,已经获悉近期大米批发价还要上调,但是目前还有库存,而且担心迅速大幅涨价会影响销量,所以多数商家不得不“硬撑”着原价。

从深圳海关获悉,2011年上半年,广东省大米进口呈量增价跌态势,进口大米27.6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83%;价值1.8亿美元,增长76.8%;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662.1美元,下跌3.4%。绝大部分为一般贸易方式进口。

      据深圳海关工作人员分析,上半年广东省大米进口量增价跌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一是广东省粮食自给率不足,进口所占份额不断加大。广东省每年稻谷总产量仅有 1000万吨左右,稻谷自给率仅为58%左右,是中国第一缺粮大省,缺口粮食很大程度需要依赖国内其他省份的调剂供应和从国外进口补充,今年以来国内 CPI居高不下,为平抑市场价格,防止国内粮食价格因供应减少而造成的大幅波动,有关企业主动加大了从国外购买力度,导致上半年广东省大米进口量明显增加。

      二是国内市场供应减少的预期增强,刺激企业加大进口步伐。今年3月份以来,湖北、湖南、江西三个省份降水偏少,降水量比往年整体减少3成到4成,严重时减少7成以上,湖南和江西是早籼稻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市场对干旱造成粮食减产的担心强烈,各商家加大进口力度增加库存,带动大米进口动力增强。

     三是国外主产地供给增加,导致进口价格呈现高位回落态势。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供需报告显示, 2011/1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4.579亿吨,比上年增长660万吨,即1.5%;其中越南农业部5月份表示,该国南部 2010/2011年度稻米丰产,稻谷较上年度增产1%至逾1250万吨;菲律宾农业统计局(BAS)最近的统计预测,菲律宾第三季度的大米产量很可能同比增长近32%,突破349万吨大关。另外,由于大米丰收而政府机构和碾米厂的仓库空间不足,印度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政府取消了现行的大米出口禁令,粗米出口暂时开放两个月;缅甸5月份也取消了大米出口禁令,全球主要产米地区丰收,市场供给增加,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受到下行压力,带动进口价格有所回落。

    深圳海关工作人员还透露,上半年广东省大米进口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一是6月当月进口呈冲高回落走势,进口平均价格明显回涨。今年广东省大米进口呈现大幅波动态势,1月份进口下滑10.6%,2月份起进口同比呈现成倍增加态势,其中3月份进口量为4.1万吨,增幅为年内最大,达到2倍;4月份进口量为年内最高,达到6.7万吨;6月份当月进口3.1万吨,增幅回落至 39.1%,环比减少53.2%。而进口平均价格呈现高位走低态势,1月份为年内峰值,达每吨820.6美元,上涨6.3%,此后逐月回落,4、5月回落至每吨600美元下方,但6月份进口平均价格重拾涨势,为每吨641.9美元,同比快速上涨13.9%,环比上涨15.3%,重新回涨到每吨600美元上方。

    二是泰国为主要进口来源地,自越南进口大幅飙升。上半年,广东省自泰国进口大米17.2万吨,增加26.9%,占同期广东省大米进口总量(下同)的62.3%;同期,自越南进口10.1万吨,激增5.9倍,比去年同期多进口8.7万吨,占36.6%;自巴基斯坦进口由去年同期仅74吨增加至2325吨,激增30.4倍。

    三是私营企业为最大进口主体,国有企业进口倍增。上半年,广东省私营企业进口大米18.4万吨,增加64.3%,占66.7%;同期,国有企业进口大米8.4万吨,增加1.5倍;此外,外商投资企业进口0.7万吨,增加53%。

    四是籼米精米进口占8成以上。上半年,广东省进口籼米精米23.4万吨,增加1倍,占84.8%;进口籼米碎米3.6万吨,增加20.2%。

     当前,我国粮食进口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对粮食生产实行“立足国内保障基本供给,进出口调剂品种和余缺”的基本方针下,我国的粮食储备一直保持在 1.5亿吨到2亿吨之间的较高水平,大米库存量充足,对外依存度并不高,相对于出口而言,我国进口大米只是用于品种调剂,优化粮食结构。但进口大米的品质较高,一直占据国内特别是广东省的高端消费市场,随着进口量的增大对国产优质米的冲击不容忽视。目前,我国的大米生产区分散,农用科技落后,单产不高,大部分大米加工企业工厂规模普遍偏小,许多中小型企业还沿用落后的加工设备,生产基本还是以前的粗放型,重量不重质。而作为全球大米第一出口大国的泰国,其生产的大米因亮度高、粘性强、口感好等优点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我国产大米难以和泰国等竞争国的优质米相媲美。我国在大米的生产上“保量”而不“保质”,不致力打造中国大米品牌效应,将很难在高端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为此,深圳海关建议,在当前进口量持续增加情况下,国内外大米市场衔接日益紧密,国外价格波动加速向国内市场传导,这将冲击我国下游农副加工产业稳定发展,导致国家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局面,不利于国家通胀管理工作。为此建议:一是加强对国际大米价格的跟踪监测,做好国内市场供求关系调控、增强大米的国际调剂能力,对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品种进口统筹规划,稳定国内供应;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大米行业的整合力度,努力发展大米龙头企业、领军企业,不断提高大米生产技术含量、优化大米生产品种,通过内抓质量、外走联合,使我国大米生产逐步走向“品牌化”、“国际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0755hz.cn/hzzx/hykx/2011080113659.html ,本文标题:《大米的不断提高不只是质量》

更多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Top